划花与刻花
北宋·定窑划花八棱大碗
今天来聊下陶瓷的装饰。
在上千年的瓷器发展历史当中,瓷器传统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四大类:胎装饰、釉装饰、彩装饰和化妆土装饰。就胎装饰而言,唐宋时代的胎装饰技法有刻花、划花、印花、剔花等等样式,皆备受青睐。
(相关资料图)
装饰技法是对瓷器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手段,能提高器物的外观美感,让人感受到文化与艺术的魅力。这篇主要讲一下胎装饰中的划花与刻花装饰手法。
划花划花,顾名思义在划,是一种使用竹、木、铁扦等工具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体表面,划出线条纹饰的装饰技法。通常是用单齿、双齿、梳篦状工具浅画出线状花纹,然后施釉或直接入窑烧制。
划花出现的时间早,应用广泛,还往往与刻花、剔花相结合使用。
北宋·定窑划花八棱大碗 香港苏富比2014年拍品
在宋代,瓷器划花装饰达到巅峰,划花手法灵活,线条自然、纤巧。有单线的划花,也有以双线条来勾勒花卉轮廓的。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珍珠地划花,它由戳印和划花两种技法的结合。
珍珠地划花:以细竹管或金属吸管,在瓷胎上刻划动物及花卉等主题花纹的空隙处,印戳出珍珠般的小圆圈。以珍珠为底画出的画,所以叫作“珍珠地”。
宋·珍珠地牡丹纹瓷枕
五代宋初越窑的细线划花很精美。百态的花丛信手拈来,想象力全都凝聚在这细化的纹路里。
这种工艺划花的手法灵活,划出的线条很细,流畅且富于动感。由于线的连续、流转、互相穿插交错,转折自由,线条活泼,使装饰面飘逸灵动,画面秀丽典雅、栩栩如生。
北宋·白釉划花盒盖 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
在单纯中求丰富,对比中找变化,划花装饰的整体感强,内在联系易达到和谐美。
定瓷中最常见的划花纹饰就是莲瓣纹,以线刻为主的写意莲瓣纹,正视如一朵盛开的荷花,赏心悦目。
金·定窑白瓷划花莲瓣纹碗 台北故宫藏
立件器物的纹饰也大都采用划花装饰,划花的形象简洁概括,注重形象的影象效果,空间布局匀称,活泼中不失安详之感。
刻花刻花是用竹刀或铁刀在尚未干透的坯体上,刻出花纹线条的一种陶瓷坯体装饰手法,又称为“刻划花”。
相对于划,刻需要更加用力,它用刀直接在坯体上刻制花纹,然后施釉烧制。这种装饰手法从南北朝开始就有了。
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窑口的刻花装饰,主要有河北定窑的白瓷刻花、陕西耀州窑的青瓷刻花以及江西的湖田窑影青刻花。
五代至北宋·越窑刻牡丹纹粉盒(盖面)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
刻花分为深刻和浅刻,深刻用刀犀利,线条挺拔,图案呈现出浅浮雕的效果;浅刻的纹饰清晰,线条有宽有窄,转折变化多样,兼有线和面的艺术效果。但构图往往比较疏简,不是很繁密,刻花常与划花、剔花结合运用。
明·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纹盘
刻花装饰的艺术趣味在于以刀代笔。刀法分“单入侧刀法”和“双入正刀法”,前者刀锋一侧深,一侧浅,截面倾斜;后者刀锋两侧垂直。根据形象刻花的需要而讲究深浅、宽窄、虚实、方圆的变化。
定窑的白瓷,质地细腻,坯体也较薄。定窑的刀是双线刀,刻出的刀痕是一宽一窄,一线一面,两条平等,虚实相生,成为定窑刻花花纹的一大特色。
北宋·定窑白釉刻螭龙莲花莲瓣盘
耀州的青瓷,则刀刻较深,纹饰密集。这样因为把底子刻去较多,纹样相对凸起,有立体浮雕感,而且在刻花的盘碗都留有一宽边不刻纹样,使纹样产生疏密对比。
北宋·耀州窑刻花卉纹盖碗
刻花与划花相比,着力较大,雕刻较深,花纹有层次。刻花装饰以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的装饰题材最为丰富,成就也最为突出。
标签: